高校学生管理探究与实践 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密切相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决定着学校的综合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教育事业的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基于营销思维高校学生管理的提出及内涵 1.1 基于营销思维高校学生管理的提出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与另一位营销大师 Levy 都曾明确表示:不要将营销活动仅限于商界,要把它应用到所有的领域中去。市场营销理论与学生管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营销思想和营销理念是有理论依据的。1.2 基于营销思维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阐述营销思维以客户为导向,以双赢为宗旨,注重诚信与沟通。针对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可以站在营销人员的角度,运用营销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的思维模式。高校学生管理是指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对高校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生教育管理,为学生提供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据这一思路,笔者可以把基于营销思维的高校学生管理表述为:把营销思维融入学生管理的全过程,真正使学校把学生视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关注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破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使学生、学校和社会三赢,促进整个高等教育的进展。其结构表述如下图所示。 2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教育部 2024 年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自从在高校实施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体现了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学生管理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解释。狭义上的“学生管理”主要是指学生的行政管理,强调学校要根据一套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包括入学与注册分专业、分班,考勤与纪律,奖励与处分,成绩考核与记载,升、留、降级,休、复、退学,助学金与奖学金的评定和发放,毕业文凭的发放和就业工作等。[1]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进展,以及学生需要的变化,这种管理模式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 学生管理重管理轻服务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常常提到“管好、管住学生”。这种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强调的是“管理”,师生关系是纯粹的“管理”和“被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老师在决策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盲目地服从老师的安排,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他们不注重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开拓,而是关注“管”学生,以适应学校的稳定和进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