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1 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任何问题的产生总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育人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在校学生数迅猛增长,学校后勤和毕业生就业面对市场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复杂化,是高校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尝试化解不利因素,高校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相对滞后,其主观能动性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实效性差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法律规范的教学大纲,没有专业的授课老师,更谈不上有好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或者重大事件前后,由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人员凭着自己的经验来开展此项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抓手,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基本上是以说教灌输为主,体验感受较少,针对性不强,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收效甚微,教育起不到实际效果。 1.2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事后处理而轻预防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整体的危机应急预案。事件在未造成不良后果之前,相关部门往往不能予以足够的重视,致使事故扩大化或导致学校整体工作遭受严重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情急之下,只好“亡羊补牢”,临时邀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来校举办几场讲座,以期达到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目的,体现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事故后的安全检查。其实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3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明确 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混乱,领导机制不健全,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高校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明,往往导致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出现小的安全事件时,各部门不能把事情及时处理,不能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把问题往相关部门推,推来推去只能由学生所在的系部自行解决,最终推到辅导员或班主任身上。 2 高校安全教育应对策略 要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就必须针对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实行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