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育研讨 一、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育现状 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推出“211 工程”,尤其是“985工程”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把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高素养复合型人才作为基本人才培育目标,国内高校各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专业也陆续实行了各种措施推动国际化人才的培育进程。 1.逐步确定国际化的人才培育目标。我国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确定了国际化的人才培育目标,如清华大学培育“面对世界的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大学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在各行各业起引领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型人才”等。不仅部属重点大学而且也包括地方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也逐步形成了国际化培育目标。如表所示,各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培育目标中都含有国际化、国际视野、全球化等的规定。 表 1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育目标资料来源:根据各高校网站公开信息整理 2.逐步形成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各高校采纳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师资队伍建设战略。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学者到本校授课和从事学术讨论,另一方面将本校老师派遣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从事科学讨论等,回国后从事国际化的人才培育,这样快速提高师资的国际化水平。 3.逐步增设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首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授课,工商管理专业多以本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进行双语或全英文授课。其次,引进外文原版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自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引进《哈佛商学案例精选集(英文影印版)》、《全球化管理经典英文教材》等一系列原版教材,重点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利用引进的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授课,这成为缩短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的措施之一。最后,在国际化理念指导下,淘汰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开了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如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跨国公司管理、跨文化沟通等。 4.开展了广泛的国际沟通与合作。除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各高校与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讨论机构进行合作,开展学生沟通与人才培育。这样的国际沟通与合作为我们带来了国外的人才培育和课程建设理念,引进和借鉴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融入教学当中,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质量。同时,在国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