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若干思考 摘要:高等学校是培育人才的载体,高校老师是高校中培育人才的主体,实现高校“教书育人”这一使命,则需要高校老师传承“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精神。师德是“师”之为“师”的根本度量,三心、三高、三新、三好是高校老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高校老师应明确职业职责,为国家、社会培育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老师;师德;师德建设 高等学校是培育社会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为国家的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很好地展现了高校的育人功能以及社会服务功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老师为本”;要更好地完成高校所承载的功能及使命,也相应地要求高等学校拥有一批优秀的高校老师。《师说》中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很好地阐释了老师的外在职能,但老师的职责并非仅仅是传授道理,讲解学术,解答疑惑;更重要的在于高校老师的育人功能。“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崇高的师德是‘师’之为‘师’的根本度量。”[1]尤其是在讲究素养教育的今日,学生的成长成才对高校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高校老师具备渊博知识的同时更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培育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人才。“师德是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法律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社会对高校老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老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2]师德,即老师的职业道德,是老师最基本的素养,为人师表、育人成才、恪尽职守。那么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怎样搞好师德建设呢?这就需要做到“三心、三高、三新、三好”。 1“三心”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三心”指的是爱心、耐心以及热心。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有耐心,并且对学生和工作要热心。这三者是做好本职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大学中,有家庭条件好,眼界开阔且表现欲强的学生;也有一些家庭条件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甚至有孤僻、偏激、自卑心理严重的特别学生。尤其对于特别学生,作为高校老师更应格外关注他们,激励其自信,帮助其学习及成长。高校老师应有一颗仁爱之心,虽然人各有别,但做到“爱无差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坚定公正的态度构筑和谐的学习环境,用无差等的博大之爱营造温暖的学习氛围,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对较敏琐,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