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论文 国内高师音乐教育现状 1.培育目标不明确 培育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其自身性质特点对培育对象的特别要求。艺术类院校专业的培育目标是选拔培育专业技能优秀的人才,以进展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为主,所以以往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招生时对学生的大学前的专业教育要求比较高,学生上大学之前就要求要具备一定能力的专业要求,并在考试中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择优录用。而师范类学校音乐教育的培育目标是为了培育合格优秀的音乐老师,要求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够担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及艺术实践的指导。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授课特点,理解教学内容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是目前高校师范类音乐专业仍然大多都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往往只重视自己的主修专业课而轻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尤其是技能专业方向的学生,相当一部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育出来的学生专业性虽然很强,但是知识技能结构单一,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严重脱节,不能够将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教学行为方式,这就违反了音乐教育原来的目的。比如说在即兴钢琴伴奏方面,很多学生都是有很大欠缺的,有些学生或许钢琴功底并不差,但是在应聘的时候却连一首很简单的小歌曲都不能伴奏。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音乐爱好兴趣的培育,要求老师掌握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学校对老师的专业课水平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求老师对只要跟音乐类相关的学科声乐舞蹈、合唱、器乐等都应有所了解,所掌握的知识并不要求样样精通,但知识结构必须多元化。这样一来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无法胜任学校多元化的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也是音乐师范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与“学”的态度是关键 首先,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要求高师音乐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讨论和科研能力。高师音乐老师(特别是技能技巧专业老师)不同于其他专业老师,他们除了与其他专业老师所共有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以外,还有技能性部分,而技能性部分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训练才能使专业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但是,由于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剧增,老师课时量大大增加,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