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和音乐教育论文 一、德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挑战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纷杂世界,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表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进展特征,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很少再有直接的对立和冲突,而是变为了一种间接和隐性的竞争,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了目标弱化的倾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凸现出来,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对“无私奉献”、“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等传统美德产生巨大冲击。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竞争意识和行为不断挑战集体主义与利益等传统美德。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 德育教学假如仍然延续传统的模式与内容,不能实现从造就社会精英到培育合格社会公民的转化,严重忽视受教育者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则会导致严重的实践与需求脱节。 (三)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带来的挑战 经济和政治的飞速进展,使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接触到各种纷杂的信息,这也使他们的个性开始变得独立和张扬,传统的德育教育被他们视为了老古董,认为其和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同时,独生子女政策以及物资财宝巨大丰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很多新的德育课题,自我意识膨胀、感情冷漠、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享乐主义盛行、难以承受困难挫折等成为高校德育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德育教学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在教育内容上直接面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善待生命,培育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态度,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作为基本教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的集体意识、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意识,满足大学生群体对德育的更高层次需求。同时,应变革现有的德育教学模式,在兼顾理论灌输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参加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将德育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音乐教育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曲调、和声、音色、曲式等表现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因此,音乐作品更能架起施教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对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具有更强的导向性、渗透性和感染力,更能激发受教育者内心的情感共鸣。德育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以受教育者的最终选择、接受为目标。选择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