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 SWOT 分析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因此,目前诸多高校开始尝试“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就实施现状来看,“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厘清目前“书院制”教育管理运行状况,采纳了 SWOT 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来解析目前“书院制”现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书院制”;SWOT分析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展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增多,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质的飞跃,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专业细分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虽然为我国培育了社会人才,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进展,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进展需求[1]。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制”改革成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方向。 二、“书院制”的由来 (一)书院的进展历史。私学是古代中国教育组织形式的重要补充,科举考试制度的建立、承担基础教育的职能、实施教化等往往有赖于私学。另外,很多帝王也都诏令设立乡、里学校或废寺办学,这也为私学兴起提供了政策条件[2]。在历史上,书院是私学的重要类型,起源于唐代,它最初的作用在于供士人隐居读书,当时著名的书院有张九宗书院、李宽中书院、张建封书院等。逐渐地,隐居读书的士人开始聚徒讲经授业。使书院成为探讨学术、传授学问的场所。唐代书院由私家学者开办,以读书为中心,同时注重学术研讨。到北宋,书院兴盛,统治者渴望通过宣传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培育可用之才,允许书院自由讲学,并对书院鼓舞和支持。因此,书院成为官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到了南宋,由于官僚机构和庞大军费开支,官学生源散去,转求于书院。统治者也认识到培育人才的重要性,鼓舞书院自由讲学。此时,程朱理学开始流行起来,书院由此得到快速进展,著名理学家朱熹、陆九渊、吕祖谦都以书院为传播学术思想的基地,他们主持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成为历史上闻名的“南宋四大书院”[3]。宋代在书院的管理上也是随时代进展而变化,实行自由讲学,各学派代表人物讲授自己的学术见解。到了南宋,有多种身份的人参加讲学活动,讲学之人也多样化。另一方面,宋代重视道德品质教育,为此各个“书院制”定了严格的学规,规定了书院的培育目标、进德修业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教学生活的基本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