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汉语项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讨论 一、构建高校汉语项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汉语教学事业进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论是海外孔子学院(课堂)或者各类教学点,还是来华留学学习汉语或专业的人数都有跨越式进展。教育部于2010年9月出台了《留学中国计划》[1],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通过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推动来华留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随着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和来华留学生源的增加,对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也日益增强。2017和2018年教育部又陆续发布了《学校招收和培育国际学生管理办法》[2]、《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法律规范》[3],对国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培育质量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很多国际学生来中国留学是为了学习汉语,而进入中国高校修读中文授课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汉语水平,汉语项目在教授汉语、提升学生专业汉语水平、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留学生选择高校作为自己学习汉语的场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对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信心,而汉语项目也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向外国学生展示办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情况的第一窗口。留学生通过学习汉语,对学校情况、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硬件设施等都有了更为深化和直观的印象,因此高校汉语项目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侧面反映,汉语项目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树立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声誉,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一步促进来华留学的良性进展和汉语国际推广在汉语教学法律规范性方面,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曾于2002年编写了指导性文件《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短期强化)》[4],介绍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短期强化)的性质与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级结构与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教材编写与选用等。2008年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新形势又编写了《国际教学通用课程大纲》[5],该大纲对课程目标及学习者所应具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级分类描述。这两个文件虽然确立了汉语项目教学方面的框架和相关内容,但是对于保障这一框架和内容顺利实施的机制却并未有专门的要求。为了提升汉语项目的声誉和质量,东华大学通过与欧洲语言服务质量评估与认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