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教育传承理念思考 一、高校美育植入文化传承理念的必要性 (一)关乎国家竞争和国际社会认同 文化软实力是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和民族利益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因素,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我们熟悉的美式动画、好莱坞电影制作、洋快餐、洋节日彰显着美国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文化内容,这一系列文化现象被青少年普遍接受。高校培育的是青年人才,人才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精神风貌对国家竞争和国际认同有深远影响。让青年人认识到文化竞争已经上升到国家竞争和国际认同的高度,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文化危机意识和文化责任感。高校美育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通过艺术选修课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向学生传授优秀文化内容,激发他们利用本土文化进行艺术制造的能力。 (二)有助于解决现存的国民性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遇到摔倒的老人不敢帮助的问题、医患冲突问题等在当今中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存在,究其根本是整个社会缺乏“道”与“德”。道德的获得靠的不仅是道德知识,而且是道德实践,道德的实践需要整个社会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而美育的德育辅助作用不仅是美育自身特点的要求,还能够给予人们真、善、美的情感,这是诸多接受了美育教育的人自我实践的真知。如清华大学郑小筠老师在总结清华大学艺术教育时谈到,很多艺术团的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艺术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激情[1]。爱国、爱民、关注社会从来都是相通的。 (三)是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在清华大学 90 周年校庆上,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文化传承是大学应该具有的功能,是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2024 年,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十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了高校文化教育阵地的重要意义。在北京大学国学讨论院成立 20 周年纪念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高校应该发挥独特的文化师资优势,在创建优秀高校进程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是教育本质的必定要求 给予美育以文化内涵与文化素养教育理念是和谐统一的,是教育的本质选择。同时,随着学生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所选修的美育课程中文化性追求也日益显现。学生希望通过艺术公选课的学习,得到认识美、爱好美和制造美的能力教育,还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到不同艺术门类背后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渊源。艺术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艺技巧的讲授,更是艺术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 二、解读高校美育文化选择 开展高校美育要有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党的教育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