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探究 摘要:全面培育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不仅有利于高校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基于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培育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措施建议,供各位教育界同仁参考、指正。 关键词:高校舞蹈;舞蹈教学;情感表现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重视身体和动作训练,虽然大多数学生的基本功都比较扎实,并且也能够完整的学习舞蹈动作,但在表演过程中却缺少韵味。信任很多人都有所体会,以藏族舞为例,当学生换上服饰和道具后,虽然动作刻画得比较到位,但却无法将观众成功带入到场景中,从而影响到舞蹈作品的整体表现力。随着时代进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现代人更加偏向于形式主义,这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也有所体现,因此或多或少的会忽略培育学生的表现力、理解力,导致学生很难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从而也影响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培育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措施建议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表现力的培育不能一概而论,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同时开展,例如将艺术、文学、音乐等学科都综合到一起,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更深层次的解读舞蹈艺术中的情感内核。细化到高校舞蹈课程中来,教育者应当从如下两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舞蹈教育者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时刻注意言谈举止,用自己的艺术气质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另外,教育者还要鼓舞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舞蹈训练中遇到问题需及时提出,帮助他们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树立自信心。其次,教育者要明确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透过动作表面去深层次理解其背后意义,连同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来共同培育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传递能力。(二)集中培育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舞蹈是一门有着丰富内涵的艺术,每一段舞蹈作品中都蕴藏着超高的教育价值,教育者应以此为切入点来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日常的舞蹈课程中,教育者不仅要完成基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任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深化分析舞蹈动作中所隐藏的情感和态度,向学生介绍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学《天鹅湖》时,教育者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播放一段《天鹅湖》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自行观看并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