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老师师德建设讨论论文 摘要:师德是老师素养的首要内容。青年老师作为文明先锋代表,其思想道德素养一定程度上引领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探讨高校青年老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对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薄弱环节,提高高校老师的师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年老师;师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老师为本;老师培育,师德为先。2024 年《高等学校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以下简称《法律规范》)的出台,更加鲜亮地突出了国家对于高校老师师德建设的重视。拥有一批道德高尚、素养优良的老师是培育高素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2024 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专任老师 153.5 万,其中 40 岁以下(包括 40 岁在内)的青年老师人数高达 95 万,所占比例超过了 60%。高校青年老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养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育的质量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进展。 一、当前高校青年老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和高校规模的跨越式进展,较多青年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就直接进入了高校老师队伍,并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青年老师学历高、年纪轻、知识新、干劲足、潜力大、易沟通,且多数老师注重师德修养,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追求。但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下,目前部分高校青年老师中师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师的形象和人才培育质量。 1.价值观念失衡,注重个人功利。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青年老师的价值取向受到很大影响,一些老师不能正确处理功利与奉献、竞争与谦让等问题。有些青年老师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考虑个人名利多,理想信念动摇,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对待领导和同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浮动,行为选择上只注重个人的利益,一心利用学校资源进展自己。 2.育人观念薄弱,为人师表欠缺。有些老师只注重讲授专业知识,不关怀学生的身心成长,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分裂开。有些青年老师师表意识淡薄,对自己放松要求,不注重个人形象与影响,难以起到表率作用。 3.奉献精神缺失,敬业意识淡薄。部分青年老师仅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淡漠了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准则,减退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老师利用学校资源,置学校和学生于不顾,追求个人利益,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