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老师理想信念探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到战略高度,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抓手和核心内容。高校青年老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指导者和引路人,其理想信念认同关乎高校立德树人之根本,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尤为关键。新时代通过对其认同途径、考量、状态的讨论,切实把握高校青年老师理想信念认同特点,对增强其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青年老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同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牢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高校青年老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大政治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1]因此,加强高校青年老师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当今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人民尤其是广阔青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的认同。而把握高校青年老师理想信念认同的特点,对指导高校青年老师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同途径上表现为习得性和内省性的统一 1.认知进入阶段:习得性。所谓“习得”是指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自发和不自发的后天学习来猎取知识、技能及价值观念的一种方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2](P524)后来列宁进展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原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3](P76)。这些论述都从理论上指出了人的意识、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属于认知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人只能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后天的学习、培育和教育养成。青年老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甚至有海外留学深造经历,学习和思考的独立性、自主性较高,学习欲望和能力较强,在移动互联网普遍化、快速化进展的新时代,受到中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接触和学习到的新奇事物和思想观念更多。在这多种因素作用下,青年老师接收到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变得更加复杂,深刻影响着青年老师的理想信念认同,习得性成为其认知进入阶段理想信念生成的重要特点。2.认同建构阶段:内省性。内省指对已获得的价值观念进行知、情、意、信、行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