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思路及策略 近来,不少教育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呼吁要加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笔者作为一个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味,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商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育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育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养教育。去年,笔者在所任教的学院里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养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两多三少”: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100%的学生认为在高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在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 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进展。例如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这里还未涉及没升人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何况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育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养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老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间。学生进人高校以后,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和实行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致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大学生音乐素养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进展的因素。大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