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隧道内防冻剂对混凝土强度影响 摘要:在海拔较高地区的某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高原缺氧状态下昼夜温差较大,在完成洞内混凝土衬砌一个月内,发生了较长段的裂缝和变形。通过对混凝土内添加适合剂量的防冻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对于海拔约 4000m 地区,养护条件对隧道内混凝土最终强度影响较大,分别在混凝土中掺配 0%、2%、4%、6%比例的防冻剂,混凝土抗压强度均有所改变,综合考虑隧道内混凝土强度提升和投资成本等多重因素,最终得出当防冻剂掺配比例为 4%的时候是最为经济合理的。将结论应用于实践,在衬砌 C40 混凝土内添加了 4%比例的防冻剂,效果良好。 关键词:隧道工程;高海拔地区;防冻剂;混凝土强度;掺配比例 0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特别在部分北方地区,冬季气温都基本在0℃以下,甚至有些地区极端最低气温-30℃以下。水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当温度降低到 0℃以下时,存在于混凝土浆体中的水或浆体硬化后毛细孔中的水结冰现象,随着液相(水)到固相(冰)状态的改变,会导致浆体胀裂,假如混凝土尚未建立初始强度,或者初始强度较低时内部水分结冰,水泥水化作用停止,强度就不再增长,而结冰引起的冰晶压更容易破坏混凝土[1]。交通节能与环保TransportEnergyConserva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 第 16卷第 78 期 2024 年 8 月 Vol.16No.4August.2024 投稿日期:2024-03-07 作者简介:刘宏波(1975-),男,陕西大荔人,高级工程师,讨论方向为道路桥梁勘察设计。本讨论针对的是在海拔较高西藏地区“国道 G317 矮拉山隧道新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高原缺氧状态下昼夜温差较大,在完成洞内混凝土衬砌一个月内,发生了较长段的裂缝和变形。在改善新拌混凝土抗冻害性能方面,除了注重保温柔养护措施外,主要依靠添加混凝土防冻剂来增强抗冻性[2]。为促进水泥混凝土在低温情况下仍能进行水化和硬化作用,尽早提高早期强度和防止负温下混凝土被冻害以获得混凝土的防冻性能[3],因此决定对混凝土内添加适合剂量的防冻剂来提高混凝土强度,并对防冻剂的强度影响做相应分析。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设计为行车主洞和平行导洞二座平行隧道,主洞隧道全长 4800m,隧道进口的设计高程为 3970.736m,大气压强为63.885kPa;出口设计高程 3905.71m,大气压强为 64.054kPa。隧道平面位于直线上,衬砌采纳 C40 钢筋泵送混凝土。本隧道地区极端最高气温 33.4℃,极端最低气温-20.7℃,冻结月份为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