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探析 自1956年开始,林业部筹办函授教育以来,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经历了创建期(1956—1966年)、停滞期(1967—1978年)、学历补偿期(1979—1990年)、法律规范办学期(1990—1999年)、规模扩张期(2000—2012年)和综合改革期(2013-至今),虽历经风雨,但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为我国林业行业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对于提高我国数以亿计社会成员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文化素养和国民素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担负着人才培育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但继续教育在高校中相对于本科教育和讨论生教育处于弱势与边缘地位,而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的进展规模和信息化程度都落后于其他行业,面临诸多困惑与挑战。如何与时俱进,不被其他行业院校或教育机构挤压和取代,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势在必行。 一、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因国家进展战略正处于结构调整期,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政策导向、行业需求、技术变革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对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具风光临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社会经济进展战略的调整对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提出新要求。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进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漂亮中国”。林业承担着建设保护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在建设漂亮中国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林业“十三五”进展规划》提出,要以服务京津冀协同进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为重点,加快构建“一圈三区五带”的林业进展新格局。一切以生态进展为优先的法则给林业人才的培育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森林、草原、湿地监督管理,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设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由自然资源部管理,现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