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音乐公共选修课程讨论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教育中音乐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现状与内容建构展开讨论,试图从音乐课程设计架构、高职学情分析两个层面理性分析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对如何通过音乐公共选修课提升高职学生的素养进行阐述:实行依托校内优势专业,遵循高职学生学情规律,科学挖掘高职音乐课的内涵,激发学生艺术潜能,在课程中遵循“三全育人”原则,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课程水平,培育高素养创新人才,最终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音乐教育;艺术素养;课程建构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快速进展阶段。“创新进展高职教育思路,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已成为职业教育明确的进展方向。从一批示范类卓越院校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艺术课程的“艺术浸润”对于人才培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已然成为了高职院校培育“高素养创新人才”的惯用途径。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健全学生的品行,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未来生活、工作的参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制造性,为高品质的高职教育提供保障。 一、高职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程现状分析 (一)音乐课程设计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重点,依旧是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往往由于三年制学时的桎梏,在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的设计上形容虚设,可有可无,这一情况在部分理工科类高职院校问题尤为突显。另一方面,音乐老师往往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特点,照搬本科模式。实行传统的音乐学科式的鉴赏教学法,没有充分、细致地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们无论从学习能力、艺术基础涵养方面较之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客观、合理、科学的站在职业教育角度,为高职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音乐选修课程。(二)高职学生学情分析。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艺术底子尤为薄弱,无疑是目前高职学生共同的特征。在步入大学之后,他们又长期被“重专业、轻文化”的学习氛围所影响,包括许多老师在内,他们仍旧认为职业教育重点在动手能力,甚至认为艺术等人文类课程可有可无,殊不知文化素养决定了一个学生在日后的职业选择的广度与工作潜力的维度,为学生生活情趣、完整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必须确立在“依托专业、尊重学情、奠定文化”三个层面上。 二、高职音乐类公共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