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乏味等弊端,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应在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讨论适合教学需求的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并探讨了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院校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最后的学校体育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培育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对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有着积极的作用。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以传授运动技能、锻炼学生体能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即便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养,但不利于培育学生的运动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全面运动能力和体育德育素养的提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正确认识现有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进展需求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究出符合学生身心进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锻炼,积极提高自我身体素养。 一、高等职业院校现有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教学观念陈旧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往往是掌握几种运动技能,如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技能,或者要求学生长、短跑等田径项目的运动成绩合格。因此,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来制定教学方案,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目标就算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习惯、运动方法的培育并不重视,导致学生无法对体育锻炼产生持续兴趣。 (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先讲解、再示范,然后练习,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和机械性地练,讲解和练习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参加热情,课堂气氛比较严肃,缺乏活力。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能产生很高的期待和兴趣。此外,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体育老师主要实行单向评价的方法,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课堂表现,具有片面性,而且容易消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内容乏味 高等职业院校一般在体育场地、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比较有限,因此,限制了一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例如,学生普遍喜爱的游泳、武术、瑜伽、滑板等项目,往往因为场地、设施或者师资的教学能力限制而无法进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