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教育人民性意识讨论 【摘要】如何认识艺术的本质、如何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进行艺术创作、如何寻找艺术事业的力量源泉、如何明确艺术服务的对象、如何将艺术追求与人生价值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高等艺术教育应该帮助艺术学子明确的问题。在学生的思想中,牢固树立人民是艺术学习永远的老师、是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是艺术作品公正的评判员、是艺术之路坚强的力量等理念,强化“人民性”意识,是当前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等艺术教育;人民性;艺术观 任何艺术及艺术活动,都是在洞悉关系、表达关系、再现关系,同时也是在建立关系、制造关系、和谐关系,没有关系不成艺术,只不过艺术的关系是以美的发现、美的制造及审美来体现的。不论人们是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或是从国家、民族、社会、个人,还是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角度来理解艺术关系,总少不了对艺术的来源、依靠、目的之价值追问,尤其是“艺术依靠谁、为了谁”这个问题,是一切艺术关系的核心。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界定了文艺的“人民性”特征。202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1]讲话重申了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定位了文艺进展的人民坐标,肯定了文艺工作的人民作用,强调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任务,并从多个层面厘清了艺术的基本关系,同时揭示了艺术的“人民性”。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年轻的艺术学子在大学期间不着边际地创新,有的学生以标榜个性为由,表现出浮华、轻狂,还有的学生将追名逐利作为艺术学习的目标。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艺术生对艺术的关系认识不足,缺少方向引导。高等艺术教育不仅要呵护并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以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艺术价值取向为支撑,在正确处理好艺术与人民的关系基础上,走好艺术之路。 一、强化“人民是永远的老师”的艺术学习观 高等艺术教育解决的是艺术生校园成长的问题,但这只是艺术人生的一个阶段,那么谁是艺术学子终生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