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对策分析论文 一、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进展情况 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扩大对外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沟通的迫切需要而进展起来的。从教育主管部门看,主要与教育部的四个文件有关: 一是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 号)。该文件指出,“教育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制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 WTO 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 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二是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24]1 号)。该文件指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沟通与合作能力。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动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动改革。 三是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24]2 号)。该文件指出,鼓舞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舞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四是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A: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教学效果较好;其他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B: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授课课程达到一定比例。将“双语教学”课程界定为“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猎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纳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 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自教育部推动双语教学以来,全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迅速进展,各高校在师资培训、经费资助,老师进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特别是在开放程度较高的北京、上海等部分高校得到了推广,特别在经济、法律、医学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