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科机电一体化论文 一、高职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应用本科相应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与培育目标不同根据人才培育分类,可分为学术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 2024 年中国进展高峰论坛表示,我国将实行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即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两种高考模式。技术技能型人才又分为工程师、高级技工,以及高素养劳动者三种。在高职教育体系中,高职专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为机电行业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即高级技工和高素养劳动者,包括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工作。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科学技术的高速进展,以及生产服务第一线岗位技术含量的革新和提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鲁昕指出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应用本科机电相关专业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就是应该在高职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上,培育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水平进展对就业岗位所带来的各种变化。目前,应用本科作为职业本科教育,其定位比较模糊,在人才培育、科学讨论和社会服务三者关系上,过分强调科研讨论,强调理论教学,没有突出社会服务的方向,更多地定位于教学科研型大学,许多应用本科院校一心向往建成“一流本科院校”。应用本科目前的定位主要是受当今社会“重学术轻技能”思想观念和等级观念的约束和束缚,也是社会对大学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所造成的。由于应用本科的定位模糊,因此,应用本科机电相关专业的定位也相应的比较模糊,造成了应用本科机电相关专业在培育目标上偏向学术型人才的培育,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育和考核,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育和考核。应用本科机电相关专业在定位和培育目标上,与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培育目标是有很大差距的,这是制约高职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应用本科机电相关专业实现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应用本科本身的定位和培育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差距,使得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的衔接,不管采纳哪种方式进行衔接,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应用本科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不足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育。高职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培育学生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组装、调试、维护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