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改革力度更是逐步强化,促使高职教育得到不断进展。但不可忽视的是,高职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尚未得到完整进展,高职院校尚需构建一套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实现教学质量提高。而保障体系的建立又离不开教学质量内容与考核机制的建设,为此,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与内容,并重视提高教学质量,以构建起科学、系统、完整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显然值得深究。 一、高职教育改革视阈下教学质量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具有滞后性。我国高职教育整体起步较晚,进展水平较低,高职教材有待完善,且许多老师仍旧沿用传统的单一化教学为主。在此形势下,师生间的互动性不强,课堂教学质量较低,显然难以激发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所选取的教材没有充分结合社会实际,使其缺乏科学合理性。而在高职教育中又具有轻实践而重理论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能力却尤显不足。其次,教学质量管理有待提高。从整体上来说,我国高职教育进展规模相对较大,但一些高职院校仍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光相对短浅,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肆意扩大招生,使得教学负担不断加重,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同时,在传统经验主义等思想影响之下,教学质量管理也不可避开带有经验式或是行政化的管理特点,这明显没有意识到教学质量和教育成功所具有的相互依存关系。最后,教学质量考核有待完善。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主要是以老师工作量作为出发点,并没有将教学质量纳入考核依据之中。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中,许多老师所参加的课程构建、教学改革等工作,并没有在质量考核中充分展示出来。显而易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缺乏完善性,并不能够真正起到保障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高职教育改革视阈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策略 (一)更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滞后性。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中,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教学方法的更新,还在于要立足时代进展和社会人才需求,不断深化探究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模式,以摸索出更符合高职生进展的,且又能促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起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模式,立足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这一核心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学要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启迪学生思考,此外,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