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如何培育学生自学能力 摘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从“百年教育”这种雄心勃勃的政策号召中感受到,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教育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整体的教学质量,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的老师如何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教学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自学能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不在于教导学生掌握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我国的高职院校正在努力大规模的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我国整体高职学校的办学水平。 1 高职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进展背景 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老师讲课学生只管听课,老师产生的影响过大,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的教导和作业的布置,再加上繁重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没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职学校的老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进行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改革,转变学生依赖老师的学习观念,老师也要改变教学模式,以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制造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标准,加快教育方式的推陈出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提高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 2.1 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在课堂上接触新的知识点时,很可能无法很快的理解和接受,造成了学习听课质量的下降,不利于今后的学习道路。在高校的课堂开始前,学生要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达到初步的了解和熟悉,这样有助于增强课堂上的理解能力,强化了对知识点的记忆,老师在学生自习时要进行合理化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理解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带来的诸多益处,加强学生的自习能力。 2.2 提倡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整理 课前课后都要注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前注重预习,那么在课后就要进行相应的整理和温习,对于知识要做好记录和注解,方便以后的复习,做好课后的笔记还有助于加深记忆,对课堂上的教学课程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理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有这种课后自习的学习习惯,老师在教学中也没有仔细的提倡和引导,导致大多数学生不免又落入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就很难培育制造力和操作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育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和参加,遗憾的是,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实行教学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引导,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学生所有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