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定位与专业进展探析 摘要:老师是教育之本。在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式进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双师队伍界定不清、师资管理有组织无指导、老师进展茫然无序等困境。文章基于分类管理的理念,探究分析高职老师分层分类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具体明确的老师体系、以岗位要求为导向的任职标准、以需求为导向的职后培育体系,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分类管理;高职老师;定位;专业进展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困境 1.双师队伍界定不清。“双师型”老师是职业教育彰显特色的体现,是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的重要支撑,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双师型”老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提出了“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具备‘双师’素养的专业课老师比例”的要求。在政策解读和实际工作中,因对“双师”的界定模糊不清且文件的数量化导向,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往往注重量化达标要求,而忽视双师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实效。2.师资管理有组织无指导。老师作为高职院校内涵进展的重要力量,历来备受重视。从管理与制度层面上看,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师资管理部门负责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受其自身进展因素及办学特征的制约,其高等性不足,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体现为依旧以管理理念开展工作,以人为本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术权力不能发挥作用,老师的权责利关系不够明晰,治理的格局尚未形成。3.老师进展茫然无序。对于学校而言,老师是学校进展的关键因素;对于老师来说,他们的成长也与学校息息相关。学校肩负着培育、指导老师专业进展的重任。因此,老师与学校是紧密联系、互为进展的共同体。但部分高职院校不够重视老师入职后的培育,针对老师专业进展的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上缺少技术技能的进展空间和平台,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难以匹配;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后进入高职工作的老师则感觉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欠缺,无法为教学提供实践经验支撑,同时自身具备的科研能力又难以直接服务于产业进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老师的专业进展很茫然。 二、基于分类管理的高职老师准确定位 面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都在加强内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