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科研素养培育策略 摘要:科研是引领人类进步的重要因此,通过科研人类的生产能力会得到加强,居民的生活质量会大幅提升。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落实,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变。部分高职老师认为,高职院校已经转变为大众教育,因此其不应当再承载科研责任。但我国的高职院校,仍然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会对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济南市高职老师的科研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培育措施。 关键词:济南市;高职老师;科研素养;培育策略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即将加入到 WTO 世贸组织,工业进展出现巨大的机遇。为了因应社会的需求,我国教育部门在职业大学的基础上,逐步进展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时期的高职院校采纳了精英化办学模式,以培育出具有高等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落实,我国的高职院校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其科研能力快速减弱。济南市共有专科高职院校 18 所,教育基础较好。但近年来高职老师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以至部分老师逐渐放松了对自身科研素样的追求。受此影响,济南市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整体下滑,如何有效提升老师的科研素样已经成为了济南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济南高职院校老师得科研素养 1.上级部门重视不足。老师科研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上级部门的重视,当下济南市尚未成立专项负责高职教育的部门,受此影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难以得到教育部门领导的了解与支持,老师的工作重点也逐渐脱离了科研领域。其次济南市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对于老师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以至用于老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经费极少,部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极低。再有部分观点认为,高职教育已经逐渐脱离了高等教育的范畴,将有限的研发资金注入知名高校,会带来更高的收益。这一观念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教育部门领导对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支持。2.办学基础较差。济南市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较差,首先济南市进展高职院校的前期准备不足,我国在建立高职教育的初期,中央财政的支持较少,高职院校的建设主要依托地方财政的支持,但我省各市都先后申请建立了高职院校,以至省财政难以为济南市提供足够的支持,因此济南市高职院校的建校启动资金不够充裕,科研投入相应减少。其次济南市多数的高职院校是从成人教育院校、中职院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逐渐进展而来,因此早期的师资力量以及科研能力稍显不足,这一问题,也对高职院校日后的的进展带来了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