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终身教育机制讨论 摘要:在育人对象、育人方法和育人标准出现巨大变化的新时代,如何把握我国高职老师终身教育机制的深刻内涵已经刻不容缓。新时代为高职老师终身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提出要坚持工匠精神,紧紧衔接新时代高职老师终身教育的必要之途,培育创新意识,以蕴涵新时代高职老师终身教育的现实之钥,树立自立理念,落实新时代高职老师终身教育的可行之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老师;终身教育;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与进展的新时期,职教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是应对新一轮挑战的核心,同时也是老师培育及队伍建设的重心,是职业教育继续进展的关键。国外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在长期的职教老师培育中形成了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老师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职教老师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职业能力获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这对我国职教老师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为了改变当前我国职教老师双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必须要从职教老师教育着手,加强职教老师终身教育中的实践导向性。 1 坚持工匠精神:新时代高职老师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共同发力,其中的核心纽带在于高职老师。而“中国制造 2025”与“工匠精神”的提出,是中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吹响的号角。为实现“中国制造 2025”的目标,在思想上重筑古代工匠精神,对唤醒、提倡、强化中国现代工匠精神尤为重要。其一,建构现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回归真善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不良观念不同程度阻碍了“中国制造”由量变向质变提升的道路。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发扬中国古代工匠所追求的善美境界。善美境界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即所谓“尽善尽美”。其二,现代工匠应体现“通艺通道”“德艺兼求”之境界追求。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反映出古代工匠“通艺通道”之境界要求,彰显由“艺”至“道”的通达。技艺虽可使匠人立足生存,但传统中国匠人并未局限于单纯的技艺,在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背景之下,视技艺为谋生手段的狭隘观念被突破。中国历来用德才兼备来察人、用人,时至今日,“中国制造 2025”所需要的也正是“德艺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