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讨论 一、背景与意义 现行高职教育人才培育以专注技能培育为主要教育目的,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基本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而就业取向功利化、诚信意识淡薄、缺少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进展的重要因素。新时代职业素养的培育必须根植于现代学徒制,用人单位作为协同培育主体,要充分发挥师父引领学徒的示范效应;高职院校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突出工匠精神培育。 二、职业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一)国外现状分析。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学徒制讨论较为深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讨论。如德国“双元制”确立时期要求职业学校与企业培训共同育人,强调科学知识,日益法律规范和标准的制度培育了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3]。美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 STC 理念,注重社区职业学院培育职业素养和技能人才的柔性技能,突出以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强调结合工作过程解决实际问题[4]。英国高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育,实施工读结合的“三明治”教学方式,法律规范的职业证书制度从体制上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与企业适岗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综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根据各自国情与社会进展不同需求,现代学徒制培育模式虽然不同,但是都强调对技能培育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二)国内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正在面临着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高素养人才的需求增大,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存在着众多问题,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工匠精神人才的需求。关于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一方面教育观念层面:认为职业素养教育仅仅是知识面的扩展,并非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要素;忽视了校内导师的具体作用。另一方面是培育方法层面:目前职业教育普遍把职业素养的养成置于现实的职业活动之外,通过纯粹的知性方式———职业素养内容的“灌输”来进行;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忽视了企业导师的具体作用。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目前,现代学徒制中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对接精准度不高、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学校或企业对职业素养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探究专业建设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智能制造”专业集群进展,重视“匠心”教育。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进行调研,结合学校机电类专业集群探究现代学徒制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