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法律规范化管理论文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是培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专业设置是人才培育的重要环节,对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专业设置较为单调,无层次结构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行法律规范化管理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法律规范化管理 一、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1.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专业进展整体规划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不能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只看社会需求,在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随意、盲目地开设新专业,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能脚踏实地,从而造成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法律规范化管理潘米乐(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02)专业频繁调整,浪费人财物力。在经济社会进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对专业的生存进展和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提前规划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出口不畅 专业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的硬件条件是开设专业的前提条件,有的院校只追求所谓一时的“热门”专业,在自身师资和教学条件跟不上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社会上什么专业热门就开办什么专业,因此受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三年后毕业的学生可能成为“滞销产品”,给就业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因为学校不能满足热门专业的一些办学条件,造成教学质量低下,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育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使学校的声誉受到影响。此外,还有一些院校只是根据现有的老师资源来开设专业,所设置的专业社会需求面窄,社会需求量不大,也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3.专业设置较为单调,无层次结构 有的院校专业布局总体思路不够清楚,过于频繁地增设新专业,从而导致专业数量增长过快,不能使开设的新专业得到循序渐进式的可持续进展,缺乏专业建设的稳定性。传统优势专业没能及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进展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同质专业较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不能紧密与行业、企业联系在一起,导致了院校某些专业的优势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造成相近区域中某些专业重复设置。 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思考 1.适应区域经济社会进展需求 我国是一个进展中大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