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究 摘要:高职院校应秉承孔子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探究了高职院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作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2024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强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2024 年 7 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一条重要举措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进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育面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需要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界定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由得道圣人为传天地之心而来,又经历代仁人志士承传践履。然而,清朝末年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轰击下,爱国志士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之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知识分子艰难地探究中华民族的出路。1919 年中国知识界举起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发起了有别于“旧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在这样一种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具有确切含义的“传统文化”的概念。它的最初含义是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制造的“旧文化”。然而,中国历史并非终止于 1840 年。虽然中国近现代延续的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文革”十年暴风骤雨、铺天盖地地反传统;改革开放后多文化的影响,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这一切毕竟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而且,对于今日来说,这一段历史文化也同样成了传统文化。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文化是一‘存在’,而存在则必定有‘时间性’,任何一事物,不能霎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