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讨论 10 篇 第一篇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体育教学观念陈旧,体育意识不强。在我国,虽然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先后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法》、《老师法》、《体育法》等 10 多个有关体育和体育教育的行政法规,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对体育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学校领导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的体育意识不强,把更多经费投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并不够。一些高校在学生一年级仍然开设公共体育基础课,其项目和内容与中学体育一致,不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育,体育教学处于呆板状态。 2、高职院校体育课师资薄弱。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大部分从中专或技术学校升级或合并而来的高职院校的体育老师比例严重失调。各高职院校从扩招以来,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各院校招聘了大批的年轻老师到老师队伍中,使得初级职称的比例有较快的增长。从而反映出老师整体的学历和职称相对不高(一部分院校的体育老师经过继续教育才能获得本科或者讨论生学历),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那就需要加大力度让这部分老师进行培训、进修,从各个方面得到提升来满足教学、科研的能力。 3、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教学方法落后。《新纲要》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应达到 144 学时)”,”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讨论生)开设选修课”。一些高职院校只是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开设体育基础课,而且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主要以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为主,最基础的田径运动基本是已经遗忘。体育老师的教学模式一直被固化为指标式的教学任务,探究性、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无法在教学中开展;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使老师的教学失去了学生基础,也就谈不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尝试。在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成绩的评定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学生中普遍存在喜爱体育活动但是不喜爱上体育课的情况,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课程内容陈旧乏味,不符合追求时尚的需要,课程的内容几乎全是竞技运动项目,自然会兴趣索然。在课外活动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即使有零星的课外活动,也都局限在篮球、足球和乒乓球 3 个球类项目上,其他项目基本上不开展(不多数学校没有其他项目活动的场地)。单靠每周 2 节体育课远远不能维持学生现有的健康水平,更别说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