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报在校本教育讨论中作用 摘要:高职院校学报是校本科研工作的窗口,是一所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高职院校校本教育讨论中存在的目标模糊、选题不当、方法欠缺、概念不清、表述无序等问题,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通过学报的教育引导作用提升校本教育科研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本教育讨论;学报 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进展历史较短,多数高职院校老师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或者由中职学校老师转化而来,且没有师范教育经历,教育科研素养明显缺乏;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创新进展需要探究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育模式。这是高职教育讨论中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也是高职院校学报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由于职称晋升和职业进展的需要,缺乏讨论能力的老师又必须发表论文,由此导致高职院校学报质量的灾难。消除此类乱象,降低对老师论文的考核要求只是权宜之计,根本措施是提升老师的教育讨论水平。高职院校学报如何为老师教育讨论能力提升服务,是编辑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 高职院校学报教研稿件的突出问题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人才培育模式和课程改革的讨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鲜亮特色。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对课程规律认识不足,教研成果质量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处于人云亦云的水平,低水平重复讨论占比较高。一些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对高职院校老师稿件印象不佳,就是基于上述原因。从高职院校学报教研稿件来看,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讨论问题不明确。高职院校老师的改革思路主要来自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职教专家的政策解读,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老师参加课题讨论和论文撰写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的外部压力,而不是工作改进和质量提升的内驱力。反映在学报来稿中,问题往往过大或过小,或者不是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选题不当导致了稿件质量低劣,尽管一些老师文字水平较高,但论文却空洞无物。一些老师极力反对以教研论文考核老师水平和教学业绩,并不是因为教学讨论在教学质量提升不能发挥作用,而是由于不能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缺乏科学的讨论方法。目前高职院校老师教研稿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科学的讨论方法,编辑无法推断讨论结论正确与否。特别是毕业于工程类高校的老师,常常模仿新闻媒体评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凭着自身好恶阐述“一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