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育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载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任务。学生走向社会所能贡献的力量,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息息相关。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大多数模式相似,传统管理方式占主导地位,对学生环境适应性的分析不够,导致学生与其管理人员均感到疲乏,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快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型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现状,针对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提出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解决方案,仅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信息时代 一、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信息时代的大面积来临,当代大学生不同于上世纪学生,甚至不能再用10年划分一个时代。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学生处在社会进展提速的时代,但并未达到数量级的飞跃,高等职业教育根据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是最适合其进展的方式。然而目前急速进展的信息时代,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们喜爱用5年的时间划分一个时代,保持着适应时代进展的朝气蓬勃。然而也正是由于沉醉在物质丰富、交通便捷、网络普及的现代,才使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存在诸多问题。1.思想社会化。随着90年代末期的大学生逐步走向社会,如今00后渐渐成为大学新生力量。这一代学生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潜移默化地受到不断涌现的新兴事物影响,接受能力强,思想前卫到甚至超越了父母及学校现有的教育理念。他们从小接触网络,通过网络看世界,思想社会化现象十分普遍。但是,思想社会化的逐渐增强,就会降低学生对高职现有教育管理模式的认同感,从而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2.环境舒适度要求高。从小到大优越的成长环境,让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无法体会十年“寒窗苦读”的辛酸和不易。虽然目前中国的高考制度没有大的变化,学生依旧要通过应试教育考取理想的学校,但高校扩招,考取制度的逐步多样化,多种教育模式并行,给考生们更多的选择接受继续教育。因此,虽然紧张的应试教育环境依旧是学生进入高校前的主要束缚,但是舒适便捷的外部环境对学生勤奋刻苦的潜在激发正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学生普遍存在对外部环境的忍耐性低,甚至把学校宿舍、食堂的条件作为选择高校的首要条件。尤其高职院校学生,成绩较本科批次考生相对低,因此更注重学校的环境方面。3.个性化突出。很多老师都认同近几年入学的高职院校学生,个性非常突出,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