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治疗讨论论文 摘要:高脂血症的发病,脾失健运是首要因素。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故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脾是影响血脂正常代谢的关键,因而在健脾的基础上活血化痰,能有效地降低血脂。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脂血症;脾失健运;中医药疗法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病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等病密切相关。中医无高脂血症病名,从其主要症状来看可归于中医学的“湿阻”、“眩晕”、“中风”、“胸痹”等范畴。高脂血症的病因有很多,但脾失健运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关,故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所以笔者认为从脾胃论治高脂血症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 脾主运化,主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说明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无不在于脾,当然也包括了血中膏脂的生成与转输。而血中膏脂来源于水谷精微,对人体具有濡润、补益、充养的作用。膏脂的生成与转输有赖于脾的生理功能[1]。因此,脾气充足,则输化正常,水津四布,膏脂可入内、溢外,发挥濡养的作用;脾气不足,则运化失常,水津不布,精化为浊,诸症皆起。可见,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2]。李东垣说“脾受胃禀,乃能熏熟五谷”。说明脾虚运化无力,或清气不升,浊阴独留而为痰浊,或脾不散精,精微不布,聚津为湿,聚湿为痰。过多的痰湿不能及时转化和排泄,留而不去,即成痰浊。痰浊一旦形成,既可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虚更甚,加重脂浊生成,又能直接浸淫血脉,造成西医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2 脾虚可生痰 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运动缺乏、年老体衰等因素均可致高脂血症,但在其病理演变过程中,痰浊内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脾为生痰之源。因此,高脂血症的形成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痰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方面。外源性的痰是嗜食肥甘厚味,生湿成痰。内源性的痰是脏腑(尤其是脾)功能失调,水谷运化输布失常而生。正如张景岳说“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则水谷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为痰,唯其不能尽化而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十留三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