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知识管理20世纪80年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知识型企业纷纷崛起“知识管理”这一新的管理概念应运而生,1991年后,知识管理开始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有资料显示,国内基本与国际上同步开始探讨知识管理,近几年渐成热潮,相关论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关于知识管理,各领域学者都站在自己所研究专业的立场上提出种种理解,不仅给推广普及这些管理思想带来很大难度,而且也给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对于知识管理,图书情报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知识管理仅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知识管理除了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以及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前者是指对知识的各种处理活动,把知识管理纳入图书情报学范畴(后者指一种管理范式,即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属于管理学范畴。笔者认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不是指对文献、信息等知识载体进行图书馆式的管理,它强调的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或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也就是维持和创造动态的竞争优势,具体措施包括人才的积蓄、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的创新以及相应企业文化氛围和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1 知识管理是一种高级的管理范式正确理解知识管理应从管理的概念入手。何谓管理?传统而朴实的一种解释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管理是管理者的哲学,管理的3个最基本构成要素是管理者、任务和人。古典的管理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人是排斥工作的,于是管理者关心的重点是任务,采取强制性的手段管理被管理者。行为科学出现后,批判古典管理学派只关心任务,把人当机器,认为管理者必须重视人,理解人,关心人,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以提高管理绩效,但是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又被批评有忽视任务的倾向。此后直至知识管理理论出现之前,关于管理的理论可谓百家争鸣,如科学管理、权变管理等理论等等,然而争论焦点始终是任务与人这两者之间孰轻孰重的问题,即:管理究竟应该以任务为中心,还是应该以人为本?前者可以称为任务管理理论,而后者则可视为人本管理理论。任务管理和人本管理都没有重视被管理者的知识,在工业经济或农业经济时代,越往前追溯,知识越是掌握在少数人——往往是管理者的手中。当知识主要为管理者所拥有时,被管理者那一点可怜的知识完全有理由被管理者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