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随笔文摘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就快到年关了,而我周边,除了间或瞧见有邻居家窗前挂晒的腊鱼腊肉和香肠外,实在没有多少忙年的迹象,不禁想念起儿时在乡间过年时的喧闹场景来。 在乡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忙年的序幕拉开,首先要从捕鱼开始说起。我们村口有一个面积十来亩的池塘,里面投放了各种鱼苗,有专人负责投放鱼饵和看守,每到过年前,便是丰收的时节,村里要组织精壮劳力负责打捞那些长成的鱼,然后按户头分给各家各户,完了以后还要挖出池塘里的淤泥,以方便来年继续喂养。 捕鱼开始的前两天,村里便调来两台抽水机,日夜不停地从池塘里往外抽水,等到水快抽干的时候,捕鱼的工作才正式开始。这时候,岸上已经围满了看喧闹的人群,那些负责打捞的青壮年,个个身穿齐腰深的朔胶防水服,在队长一声令下之后,纷纷踩着厚厚的淤泥下到水里,用鱼网和各种捕捞器械往外捞鱼,不大的功夫,岸上便堆起了活蹦乱跳的各种鱼儿,最常见的有草鱼、鲫鱼、青鱼、鲩鱼、鲶鱼等,岸上的队长、会计和出纳等人,则忙着用台秤将收上来的鱼儿过秤和登记造册,然后按劳动力人口测算各家该分多少斤鱼。 等池塘的鱼儿打捞的差不多了,还略剩不多的时候,真正的大戏才刚刚开始,这时候,岸上围观的人群中,不知是谁高喊一声“放闸了!”说时迟,那时快,岸上围观的男女老少,顿时纷纷亮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家什,“哗”的一声潮水般涌向鱼塘中央,各显其能地捕捉剩下不多的鱼儿,场面一片混乱。岸上的队干部和那些捕完鱼的青壮年,并不阻拦人们,而是笑哈哈地忙着清点岸上大大小小的鱼儿。 池塘里的混乱一直要持续一到两个小时,只到连淤泥里的乌龟都被摸的差不多了才会结束,然后各自拿着自己的战利品,笑容满面地一路炫耀着回家。晚上,队部的大门外扯起了明亮的灯光,各家老幼带着脸盆、脚盆和蛇皮袋,在队部门口排起了长队,喜气洋洋地等候队长叫到自家的名字分鱼。分完鱼之后,剩下的便是大人们的事了,那些鱼儿,多数要用盐和花椒腌制晾晒,做成腊鱼,少部分就成为了人们饭桌上的佳肴。 有了鱼,自然还要有肉。那时村庄里,基本上各家各户都养猪,少则一头,多则两叁头。养的多的,基本上年前就赶着卖给了国家,一头猪,少则能卖一百多,肥壮的,能卖到两百多,但是每家必定会留一头,留着年前宰杀,做成腊肉。 忙完了这些,接下来就要做豆丝、豆饼,豆丝和豆饼是用大米和绿豆磨成粉之后,加水按一定比例调和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