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法》出台对电梯行业进展会带来那些积极的影响? 在电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和电梯事故频发的情况下,《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获得电梯行业和社会公众的一片喝彩。 “《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了各方主体的责任,把责任进行了细化,无论是电梯制造厂家、维保企业还是使用单位,都会加大对电梯安全的重视程度,而这也必将促进电梯行业的健康进展。”中国电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如此评价《特种设备安全法》出台的意义。 明确安全责任主体防“踢皮球” 业界普遍认为,近两年电梯安全事故频发与责任不清楚不无关联。事故的发生后,制造厂家、维保企业等相关责任主体互相推卸责任“踢皮球”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法就是要通过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督促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负责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承担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说。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照本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制造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应当对其安装、改造、修理进行安全指导和监控,并根据安全技术法律规范的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近几年以来连续发生的多起电梯安全事故表明,维护保养对电梯安全至关重要。据了解,5 月深圳罗湖区长虹大厦电梯事故是由于维护保养人员违规使用液体润滑油导致电梯制动能力降低而造成的。 针对类似问题,国家也从法律上对电梯从业人员进行了资质上的严格把关。法律明确要求电梯维护保养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照本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承担维护保养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作业人员资格;维护保养过程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法律规范要求,并落实现场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此外,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对电梯的安全运转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在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转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 针对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问题,法律也作了专门规定。假如业主委托物业服务单位管理小区的电梯,物业服务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管理义务。一旦发生事故,物业服务单位假如没有尽到安全管理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重点监管公共场所电梯 自从 2025 年北京地铁 4 号线动物园站自动扶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