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武侯传人心得体会 三国之武侯传人观后感 看了诸葛番外很是感慨,真是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孙权也说过:“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诸葛丞相真的是不愧为一代俊杰。 游戏里因为赵峰的到来,凭介其聪慧才智和英武加上一些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学识(比如开军校)帮助诸葛丞相打开了局面,缓解了遗憾。但在局面已经打开,北伐大业取得重大积极进展,并且汉室的两个故都已被收复的良好局势前,诸葛亮虽欣慰但依旧抱憾而逝。可见其对北伐兴复汉室的执念至深。但史实中往往是更残酷,诸葛丞相在真实的历史中,临去世之前心中抱有多大的遗憾和不甘真的不是我们常人能体会的。 在慨叹完诸葛丞相的一生后,我所最担心的就是朝中局势,李严接下来会有什么举动?魏延在诸葛丞相去世后会不会心服?两人会不会有所勾结?诸葛丞相在世时曾多次希望陛下迁回故都长安,李严都以局势不稳拒绝了。那么,如今另一旧都洛阳已经收复,是不是可以恭请陛下迁回故都长安了?不知李严还会以何种情势为由拒绝此项提议?希望蒋琬能够发起迁回长安的这项倡议并尽力争取,不要妥协,否则北伐派以后遭遇什么,包括在与李严派的接触中甚至交锋中会不会陷入被动,这都很难说。希望赵峰能够与蒋琬姜维搞好关系,并且能争得其他诸葛团队里的像马谡这样子文臣武将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退可保其身,进可立其功。 同时,我想说韩明一直以来的担忧和顾虑是没有错的,韩信的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且从后世穿越而来的赵峰本人,不管怎么样,对于他所在的那个时空,汉以后的各朝代发生的类似韩信的例子应该足够清楚,他如今入朝十年,久经沙场,屡立战功,独领一支精锐,并且与诸多武将交好,加上他曾在别的军中任职,众多武将曾在他的统领之下立功,而且他还是军校的负责人,很多新锐将领皆出自他的门下,可以说是他的门生。事到如今,可以说蜀汉军队系统里边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将领都与赵峰有关,甚至有很多是曾在其手下任职的。加上朝廷政务系统中北伐派的很多官员对于赵峰应该是心服,并且支持的。 说实话,我要是刘禅,我想到这些,我自己的脊背都是发冷的。但除掉他无异于自毁长城,而且多年来势力已成,贸然除掉他蜀汉必会大乱,还会背上昏君的名声。那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