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资政策论文 摘要: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为背景,分析西方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与融资结构选择上进行现状统计对比,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对存在的成因从资本成本、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方面进行论证。时我国土市公司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融资建议。 关键词:资本结构;理论;公司;融资 不同资金的组合配置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并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利益冲突及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比例,形成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不但是长期以来金融理论讨论的焦点而且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一、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融资偏好 资本结构理论就是讨论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的问题。最早提出该理论的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杜兰德.他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根据净利法、营业净利法和传统法建立的。1958 年,莫迪格莱尼和米勒提出了著名的 mm 理论,指出在市场完全的前提下,当公司税和个人税不存在时,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关。后人在此基础上,纷纷放宽 mm 定理中过于简化的理论假设,尝试从所得税、破产成本、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控制权等不同的理论基础来讨论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的理论表明:在负债比例不超过一定点时,负债企业由于能够获得所得税抵减利益和杠杆利益,从而比无负债或低负债企业有着更高的股东收益。因此,在公司经营状况较好时,应多举债以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提高每股收益发行股票及可转换证券。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会造成股价更大跌幅:①每股收益的摊薄效应。股票和可转换证券的发行增加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数量。所以公告的每股收益下降,并对股价造成了不利影响。②财务杠杆利益的减少。由于债务利息在计算税收时可以抵免,而普通股股息不能,增发普通股降低了杠杆率,从而企业获得的杠杆利益减少。③信号传递及不对称信息。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表达了公司价值被高估的信息。可见,从市场表现来看,普通股也是后续融资最差的选择,西方公司一般将其排在可选融资方式次序的最后。从而企业筹资的顺序为:先是内部集资,然后是发行债券,最后才是发行股票。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政策的现实选择 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化融资体制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而过度负债的不合理增加了国企还款付息压力和出现财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