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 摘要: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建筑遗产众多,中原古建筑遗产对中原文化旅游进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本文在阐述中原古建筑遗产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保护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出中原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开发宜实行高标准的开发管理模式,树立中原古建筑遗产保护的良好品牌形象,走可持续进展之路。 关键词:中原古建筑遗产保护利用 中原古建筑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在我国古建筑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原古建筑遗产中的建筑与设施类遗产如古建筑遗产、古典园林遗产、宗教场所类遗产、古代陵墓类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类遗产数量较多、分布集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中原古建筑遗产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能够提升中原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旅游需求。遗产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效益的统一 116。中原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保护古建筑遗产资源科学协调古老遗产、现代遗产和自然风景遗产和谐进展。 一、中原古建筑遗产概述 中原古建筑遗产是古人勤劳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水平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具有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物质文化内涵。中原古建筑大体涵盖了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现存的典型古建筑主要分类有: 1.陵墓建筑遗产: 潞王陵、宋陵、梁孝王陵等。潞王陵位于新乡市北郊的凤凰山南麓,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潞王陵景色秀丽宜人,是中国目前保存现状最好的,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该陵由潞王墓、次妃赵氏墓和神道三部分组成,共占地四百余亩,其整体建筑用材除少数砖木外,几乎全采纳青石和白石,被誉为“石头城”。 2.洞窟建筑遗产: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营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它既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沟通的见证。其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它那“东方的微笑”将人性和神性、阴柔和阳刚较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龙门石窟也因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寺庙建筑遗产: 少林寺、相国寺等。少林寺位于登封市,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少林僧人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创立了少林禅宗。“少林武术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的积极入世使它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