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气瓶混装氧气燃爆事故及预防二氧化碳气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保鲜、气体保护焊接、消防灭火等行业。由于二氧化碳气的保护性质,因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二氧化碳气体中杂质的危害性,放松了对液化二氧化碳气瓶充装前检查、气瓶外表漆色等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气瓶安全事故隐患。 笔者曾亲自参加了两起二氧化碳钢瓶混充氧气造成燃烧爆炸事故的调查分析。现就事故起因、教训以及预防事故的发生的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同行们的警惕,避开同类事故的发生。1 两起燃爆事故简介 事故一:1997 年 9 月 26 日晚 17 时 50 分,镇江某氧气厂充装车间正在充装一组氧气瓶,当充装压力达到 10MPa~11MPa 时,一只钢瓶瓶阀安全膜片突然爆破喷出火焰,充装工快速实行紧急切换措施,火焰瞬间熄灭,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其他损失。 事故二:1999 年 5 月 16 日 16 时 25 分,镇江某乙炔气厂氧气充装站,一组氧气瓶充装压力达到 13MPa,正在充装工切换充氧总阀、关闭氧气瓶阀门过程时,一只钢瓶突然发生燃爆。钢瓶瓶体至少炸成三块,颈圈、底座飞离,瓶阀也碎裂成三块,连同防错装接头飞离现场15m;气浪将五间 140m2 瓶库屋顶石棉瓦全部掀飞、8 樘钢窗玻璃全部震碎,墙体出现 6m 长裂纹,爆炸冲击波将距离 15m 外的水泵房、钢瓶检验间窗户玻璃全部震碎;一名操作工受伤。 经事故调查分析,以上两起气瓶燃爆事故都是二氧化碳气瓶混装氧气引起的。该两起事故有以下三个共同点: (1)钢瓶外表漆色均已磨光,呈现为金属锈色,从外观上已无法辨别是盛装何种气体的钢瓶,只有瓶肩部位可隐约看出有铝白色油漆痕迹。 (2)燃爆钢瓶瓶阀阀嘴部以及喷出的残余杂质均有油污痕迹。且有强烈的柴油、煤油气味。 (3)发生事故的时机均是在充氧压力达到 1OMPa 以上时,而且均是先燃烧,瓶阀安全膜片首先被冲破,喷出火焰。2 燃爆事故原因分析 二氧化碳具备阻燃性质,纯二氧化碳气和纯氧气相混合决不会发生燃烧。那么,引起燃烧的物质是什么? 根据燃烧爆炸后的炭黑和喷溅残余物有强烈柴油气味这一线索,我们又检查了多只液化二氧化碳钢瓶,在部分钢瓶中倾倒出一种有强烈柴油气味的黄褐色液体。这种液体经某炼油厂检验人员鉴别,属于轻质油(因检测仪器的原因,来能做出定量分析)。无疑,钢瓶内轻质油是燃烧物。那么轻质油是从何处而来呢? 江苏泰兴黄桥地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二氧化碳气田,气田所产生天然二氧化碳中含有 0.5%~1%(含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