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及控制措施事故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个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二个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管理上的缺陷。一般情况下,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大致有以下 7 种情况:第一个是侥幸心理。有侥幸心理的人以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信任自己有能力避开事故的发生,还会认为别人不一定能发现,就是发现了,认为自己的“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第二个是冒险心理。有冒险心理的人,或争强好胜、喜爱逞能,或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或为力争时间,不按规程作业。有冒险行为的人,甚或将冒险当作英雄行为。有这种心理的人,大多为青年员工。三是麻痹心里。具备麻痹心里者,或认为是常常干的工作,习以为常,不感到有什么危险;或没有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还有的则是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沿用习惯方式作业,凭“老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最终酿成事故。四是捷径心理。具备捷径心理的人,常常将必要的安全章程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当成完成生产指标的障碍,如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方便操作拆掉安全装置等。这种心理造成的事故,在发生事故中占特别大比例。五是从众心理。具备这种心理的人,其工作环境内大都存在有不安全行为的人,于是也为之仿效,甚或不从众则感到有精神压力。假如有人不遵守安全操作章程并未发生事故,其他人就会跟着不按规程操作。六是逆反心理。具备逆反心理的人一般难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判,坚持其错误行为,在对抗情绪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变态行为,自恃技术好,偏不按规程办,甚或在不了解物的性能及其注意事项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七是厌倦心理。具备这种心理的人往往由于工作的重复操作产生心理疲劳,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厌倦心理,从而感觉乏味,时而走神,造成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应从企业监管和员工自身控制两方面入手,提出六项改善措施:第一个是增加安全投入,改善硬件环境。针对不安全行为对行为人需要的满足,实行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安全防护水平等有效措施。第二个是管理控制。从安全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利用科学的管制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人受到安全文化力的作用,就会转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