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课堂—生命之水活动方案设计生命之水一、活动内容及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且无可替代的营养物质。一个人如没有食物,可以生存 3 周,没有水,则只可以生存 3 天。而且,饮用水的好坏对健康也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有关水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水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理性认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正确饮水,选择优质的水进行饮用,知道天然水与纯净水的区别,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并正确认识水资源,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经历搜集、处理、归纳的过程中感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用正确的科学观点分析有关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活动目的及技能要求:1.了解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水的特性、水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判断常见的天然水和纯净水的区别。2.初步了解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了解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淡水缺乏、污染严重、浪费问题),提高节水意识,并且自觉保护水资源。3.知道节约用水的基本途径。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研究的成果。三、活动课时安排:(共 6 课时)第一课时:借助 PPT 课件和教案学习《水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形态、分类及特点,知道水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天然水中有适合人体饮用的矿物质,自然界中没有纯净水。第二课时:借助 PPT 课件、科普书籍学习《水与生命》,知道水与生命的关系及饮水的重要性。第三课时:借助 PPT 课件学习《水与生活》,用农夫山泉水、娃哈哈纯净水、水性的杯、PH 试纸做天然水和纯净水的酸碱度实验,让学生知道应该喝弱碱水。第四——六课时:围绕如何节约用水展开综合实践活动1.第一阶段:总结前三节课所学内容,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1 课时)分组、选组长、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完成组内成员的分工。2.第二阶段:围绕小组制定的计划实施研究(1 课时)各小组按拟定好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然后归纳、整理活动中获得的信息,进一步完善活动计划。对整个活动中获得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小组内可供交流的材料。3.第三阶段:汇报展示、评价反馈(1 课时)四、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借助 PPT 课件和教案学习《水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形态、分类及特点,知道水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天然水中有适合人体饮用的矿物质,自然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