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把同事当做是朋友吗 其实说的你会把同事当做是朋友吗,不过是想说你对你的工作或是身边的人,有过归属感吗,信任很多人应该都没有,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晚上游泳后回到寝室,发现有三条未读信息。打开发现是 Y 君的消息,他告知今日是他在 K 公司的最后一天,他已经辞职了。我一时间有点伤感,因为今日上午,我刚去 K 公司见过他,在他的帮助下处理一起公司业务。而今日的见面是我跟他三天前就定好的,他的善意安排让我很感动。 Y 君是一个很直爽,执行力很强的务实合作伙伴。他是巴勒斯坦人,是少数我遇到的比较聊的来的阿拉伯人。用中国话说就是比较投缘。上周,我们一起吃饭,聊起了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也谈到了对 K 公司和工作的想法。其中一点就是职业瓶颈,他坦白作为高级经理,收入与工作繁忙程度并不相匹配,职业风险也很大。对于是否可以更进一步升为 CEO 级别的机会,他坦然地说不可能。一方面他不是科威特本地人,另一方面,他在 K 公司深耕二十多年,董事会更倾向于从外部招聘 CEO以更好地平衡公司内部。还谈到了很多关于生活和家庭上的问题。总之这些问题,似乎是普世的,也是每个成年人似乎都会遇到的。 人在职场,讲的多是利益。我一直在思考职员与公司的关系,职员与老板的关系。我刚工作那会,在北京总部上班,办公室的一位年长的女同事是一个领导的家属,所以在单位过得很满意,也很随性。她的桌子上堆满了个人物品,比如家庭照片和其他零食、化妆品、养生保健品等等。我的桌子上除了放笔记本电脑的架子,没有什么是我的个人物品。女同事有一次笑着说:“一看你就对公司没有归属感,没把公司当家,桌子上干洁净净。”我本能地回答:“是啊,我从来不把公司当家。”女同事又笑了,“你真不懂幽默,哈哈,谁会把公司当家呢?” 公司不是家,这是一个常识,但是也是很多中国公司内部尽力回避的问题,否则也不会有很多公司动不动就搞团队建设,搞员工生日排队,搞各种与公司业务无关的文化活动。这一点外国公司做的比较理智,将公司和员工的关系契约化和利益化,某些中国大公司也开始发扬狼性精神,搞残酷的末位淘汰机制。 公司的进展很忌讳人员,特别是骨干人员的流动性过快。于是,很多老板会用利益和情感两方面去留住人才。利益不必多说,没有足够的物质,谈感情没有意义,但是很多人才,除了物质需求,更需要情感的黏着感和精神的满足感。这就会出现很多情同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