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脚.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思路与步骤:首先,确定有无慢性肝病史及临床表现;其次,注重发现肝病到肝性脑病出现所历时间的长短;最后,关注大量功能性肝细胞的丧失及由其所导致的多系统证候群。其示流程图见附图。(一)临床诊断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在两周出现以下表现者。(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频繁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和(或)腹水;(2)短期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mol/L 或每日上升三 17»mol/L);(3)出血倾向明显,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4)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A 型);(5)肝脏进行性缩小。2.亚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在 15 日至 24 周出现以上急性肝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3.慢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其主要诊断要点:(1)有腹水或其他门脉高压表现;(2)肝性脑病(C 型);(3)血清总胆红素>51.3mol/L,白蛋白<30g/L(4)有凝血功能障碍 PTAC40%(二)辅助诊断(1)总胆红素升高(2)白蛋白或前白蛋白明显下降;⑶ AST/ALT 比值>1;(4)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降低;(5)PTA<40%;(6)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值(BCAA/AAA)显著下降;(7)血氨水平明显升高;(8)血毒素水平升高;(9)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体积进行性缩小;(10)血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三)组织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衰竭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上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严重降低,实施肝穿刺具有一定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慎重对待。肝衰竭的病理变化随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由肝炎病毒引起者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弥漫第三节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思路与步骤页脚.性炎症坏死;药物引起者主要为肝脏中央带坏死。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肝衰竭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肝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气球样变,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性病变少见。目前,肝衰竭的病因、分类和分期与肝组织学表现之间还没有相对应的参照标准。鉴于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最为常见,因此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衰竭为例描述其病理表现。1.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理特征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坏死面积三肝实质的 2/3;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窦壁网架不塌陷或少量非完全性塌陷。2.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理特征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较旧的坏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