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酸化压裂技术第二节酸化压裂技术―、教学目的了解酸化压裂的原理,掌握酸液的滤失,酸液的损耗,能够计算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了解前置液酸压设计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法说明7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四、教学内容 x/本节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问题:―、酸液的滤失*]、二、酸液的损耗三、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四、前置液酸压设计方法酸化压裂:用酸液作为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作用原理:靠水力作用形成裂缝;第二节酸化压裂技术[酸液的滤失特性裂缝有效长度酸盐反应速度V滤失主要受酸液的粘度控制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把裂缝的壁面溶蚀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停泵卸压后,裂缝壁面不能完全闭合,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可达到提高地层渗透性的目的。酸压与水力压裂相比:相同点:基本原理和目的相同。不同点:实现其导流性的方式不同。酸压效果:裂缝内的流速控制〔导流能力:取决于酸液对底层岩石矿物的溶角量以及不均匀刻蚀程度—酸液的滤失ViX/yTk控制酸液的滤失常用的方法和措施::、固相防滤失剂刺梧桐胶质:在酸中膨胀并形成鼓起的小颗粒,在裂缝壁面形成桥塞,阻止酸蚀孔道的发展,降低滤失面积。硅粉:添满或桥塞酸蚀孔道和天然裂缝。粒径大小不等的油溶树脂:大颗粒桥塞大的孔隙;亲油的树脂形成更小的颗粒,变形后堵塞大颗粒的孔隙,从而有效地降低酸液的滤失。前置液酸压优点:①采用前置液破裂地层形成裂缝,并在裂缝壁面形成滤饼,可以降低活性酸的滤失;第二节酸化压裂技术②冷却井筒和地层,减缓酸液对油管的腐蚀,降低酸岩反应速度,增大酸液有效作用距离。胶化酸以某些表面活性剂作酸液的稠化剂,能够形成类似于链状结构的胶束稠化酸。JK优点:①受剪切后胶束链能很快重新形成,稳定性好;y,A^yx② 粘度大,在形成废酸前能有效地防止酸液的滤失。乳化酸和泡沫酸(二)酸液的损耗影响酸沿碳酸盐岩地层裂缝行进距离的因素:,酸液的类型、酸液浓度、注入速度、地层温度、裂缝宽度及地层第二节酸化压裂技术60矿物成分等萨—注入速率对酸穿透距离影响,00.20,060.81注入一/〃£[(桶/分)/英尺]OO40oOoO21第二节酸化压裂技术度及酸浓度与酸穿透距离关系浓度增加,穿透距离增加三)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残酸: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酸液基本上失去溶蚀能力。7 耳=同U-0,0005 英尺/温度增加,穿透距离减小裂缝宽度对酸穿透距离影响第二节酸化压裂技术C2 c—c<反应速度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