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由此产生了普遍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不仅能促进人们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能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终身教育”的思想正是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该是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思想一经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极大关注。在我国,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表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的意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想胜任本职工作,仅仅靠几年的专业教育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是教师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前提下,我们该做一名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的教师呢?我想至少应当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一,教师应当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依靠教育,而教育的重要职能是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实现的。正如陈云同志说的那样:“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就沒有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第二,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内容。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但师生关系又是教育工作中平等的、基本的关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谆谆教诲,都体现了人民教师的爱心。有教师说得好:“教师爱学生,实际上就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热爱。”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会像陶行知先生一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才会像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