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远去的牧歌观后感 500 字 3 篇 《远去的牧歌》这部电影由新疆巨制,拍摄了新疆这 40 年来的进展变化,这是看的见的变化,看到了今日的我们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的不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党员远去的牧歌观后感 500 字 3 篇。 篇一 皑皑白雪、巍巍天山,一望无际的草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哈萨克民族,他们放羊牧马、遵循着大自然季节的规律,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生存迁徙”——转场。尽管过程艰辛,但途中生命的绽放、牛羊的奔腾却能使人忘却一切,这是哈萨克人游牧的传奇。 看着影片,在体味着我们新疆美景的同时,更让我震撼的是人民的淳朴与善良。物质匮乏,他们却不以养育山羊破坏草皮为代价换取更大的利益;辛苦转场,却不忘记为初生的小雏鸟安置好小窝后再出发。哈迪夏大神告辞小鸟,为它们祈福的善良眼眸深深地刻在了我脑海中。尽管不舍,胡玛尔大叔仍是挥泪告辞了陪伴自己半生的猎枪;纵使有太多遗憾,也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自己一生都在进行的转场,响应国家“定居兴牧”的政策……远去的岂止是牧歌,更是老人一生的情怀;放飞的何止是猎鹰,也是老人想随它翱翔天际与山间的向往…… 舍得是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不舍--为了世代养育他们的草原。时间从上世纪 90年代推动,当哈萨克人在传统与自然保护之间做出最终的选择时,他们的精神却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影片最后定格在胡玛尔老人与哈迪夏老人在山顶的落日余晖中,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属于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但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在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他们一定能再次寻获属于自己新的情怀……我仿佛已经看见他们在定居点幸福生活、载歌载舞…… 影片结束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心里有个声音无比坚定:无论生活怎样,坚持做一个善良的温暖的人;可能你无法带给别人很多,但至少可以让靠近的人感到一丝暖意。 篇二 12 月 7 日晚,个人金融部党支部组织大家观看电影《远去的牧歌》,有幸和党支部的同志们一起欣赏这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天山电影制片厂联合为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摄制的新疆首部巨幕电影,感触颇深。 《远去的牧歌》以牧民四季游牧转场为结构线索,时间线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跨越到今日,故事围绕新疆草原牧民胡玛尔一家人游牧生活的变革展开,全片分为“冬”“春”“夏”“秋”4 篇。讲述了哈萨克族牧民四季转场逐水草而居,以及改革开放后生活发生崭新变化的故事。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