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应用下的建筑结构1 剪力墙的特点及分类剪力墙具备侧向承载力强、侧移小、吸收地震能量大、室内墙面平整的优点,同时对施工水平要求较高,工艺复杂,建设成本较大。依据墙体开洞数量、洞口尺寸大小以及墙体受力情况,剪力墙可以分之为以下几类。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开洞面积大于 15%但对墙体受力情况影响不大的墙。弯矩图在连梁处发生突变,在整个墙肢高度上没有发生反弯点。实体墙:开洞面积 0 至 15%的墙。其受力特点是如同整体的悬臂墙,整个墙肢高度上弯矩图既不发生突变也不产生反弯点,变形以弯曲型为主。2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进行剪力墙设计,应该在沿着主轴的方向进行双向或多向布置,不同方向的剪力墙彼此互相连接,但要防止对直或拉通。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要避开剪力墙单向布置情况的发生,使之具备良好的空间工作性能。剪力墙在分布上要尽量均匀且数量要相当,做到两个受力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剪力墙的墙肢截面尽量做到规则、简单。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把控好剪力墙的布置数量,配置数目过小,会导致结构的抗侧力和刚度下降,反之配置数目过大,会造成墙体性能的浪费,由于地震力依据墙体刚度分配,所以墙体刚度过大会导致震力过大。3 剪力墙结构设计及计算的优化原则3.1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优化原则除上文提到均匀分布、合理控制剪力墙数量等相关内容外,剪力墙长度很长时,需要用开设洞口的方式将其分作长度相等的几段。彼此间用弱连梁连接。分割后的墙段其截面高度与墙段总高度相比,其比值要小于二分之一,以防止剪力墙产生脆性的剪切破坏。设计抗震结构剪力墙时,要防止出现墙肢截面高度和厚度之比小于 4、位于洞口与墙边之间或洞口之间的小墙肢,对于无法避开这种小墙肢出现的情况,就要根据框架柱的方式进行箍筋和全高加密处理。3.2 剪力墙结构计算的优化原则3.2.1 楼层的最大层间与层高之比的调整原则根据有关法律规范要求,在对多地震作用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进行计算时,主要以楼间弯曲变形为主,同时纳入扭转变形的因素,无须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要尽量减小扭转变形,但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最小扭转变形而过大增加竖向构件的刚度。在实际结构设计中,有的设计师为了满足某一方向的层间位移的要求,就不断地增加该方向的侧向刚度,而忽视了对另一侧结构刚度的考虑。这种行为在架构的剪重比超出法律规范要求时就容易导致楼体安全缺陷。可以通过减小剪重比,控制地震作用来达到需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