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防火措施㈠ 强化操作管理1、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压缩机操作岗位必须制定有完善的安全操作章程、应急事故处置预案和岗位操作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完整设备档案;指定专人操作、维护及管理。2、确保安全操作保持运转部位运转协调;谨防同步电机跳闸;定期检测温、压力等与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密切相关的参数;保证冷却系统和润滑部位可靠是控制压缩介质温度及转动、摩擦部位温度的有效措施;冷却要有效;润滑油要充足。另外,要严格根据操作章程控制压力、温度和负荷,禁止随意提压、超负荷和带病运转,防止出现因阀门未开或管路堵塞所致的增压爆炸。3、安全开停车开车。压缩机开车前必须对整个压缩系统作全面检查,确认无异常并与前后工序沟通后,方可启动。启动要严格根据操作次序和方法进行,升压速度不可过快,各段压力要平稳地根据一定压缩比提高;对外送气速度和压力不可超高或波动过大;谨防发生一段抽负、带水。严禁出现压缩机带压开车和停车。启动可燃气体压缩机时,在油系统投入正常运转后,应首先用惰性气体置换压缩机系统中的空气,使氧含量小于 0.4%后方可启动。然后再用工艺气置换氮气至符合要求,并将工艺气加压到规定的入口压力。停车。停车时要缓慢卸去各段压力;高压与低压相通的阀门要快速切断。遇有紧急停车时,应快速与前后工序联络,准确推断异常并快速切断,防止发生气体倒流或高压气体窜入低压设备引起超压爆炸。4、安全检测、修理压缩机在运转、开停车、应急事故处置和检测、修理等操作环节中。都必须严格根据安全操作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和实施管理;决不可违章违纪擅自行事。㈡ 防止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资料分析证明,泄漏是造成压缩机系统内、外形成爆炸气体混合物,导致压缩机系统爆炸和压缩机操作空间内爆炸的重要根源。为了做好预防,必须从加强认为操作和控制设备缺陷、故障两个方面着手。防止抽负。可燃气体压缩机发生抽负事故时,空气会被抽入压缩机内,与可燃气体混合形成爆炸气体混合物,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防止密封失效。各种不同类型的压缩机,密封形式不一。应根据压缩机的类型和被压缩介质的性质合理选择密封形式和密封介质。防止可燃物或空气残留于压缩系统。可燃气体压缩系统停车检测、修理或开车前都要利用惰性气体置换,以清除系统内残存的可燃气体内残留的可燃气体或空气。除此,要根据相关规定及时排放凝液或油、水;勿使之积存于压缩系统内。防止设备损坏泄漏。定期对压缩系统作探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