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悲鸿励志学画》后记教研组朱耀琴老师首当其冲,为大家开了一节教研课,内容是《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尽管是第一课时,但听后却觉得有内容、有重量,与我印象中对第一课时的认识有特别大区别。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师的词语教学;;;;妙哉!下面就励志与嫉妒两个词语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一、谋构全篇,串联课堂;;;;励志一词的教学。1、在揭题后,朱老师要求学生对课题质疑。有学生对励志一词的词义提出了疑问,朱老师顺势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可以理解成立志,也许是作者搞错了。2、随后,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这时,朱老师又提问:现在,你觉得励志和可以换成立志吗学生已感觉有些不妥当,当然具体原因还不能说清,于是朱老师先引导学生理解立志;;;;立下志向,学好画画是徐悲鸿在开始学画时就立下的目标,与在巴黎的经历并无多大关系。励志有另外的含义。3、精读了课文第一部分,学生对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这一问题有了深化理解,教学进入下一重要环节:感悟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老师出示并引导学生阅读了课文的第二部分,学生围绕发奋图强进行阅读感悟,体会到徐悲鸿是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才立下这一志向。这时,老师发问:励志、立志,哪个次更好并提醒学生励可以组成激励、鼓舞等词语。这时,学生对励志一词的理解终于水到渠成:这是徐悲鸿自己在激励自己,必须用事实说话,让那些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一个词语的教学,既给予了它谋篇构局的功能,又以此串联起了几乎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实在是妙!二、基于文本,联系生活;;;;嫉妒一词的教学。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中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那么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段话该怎样读学生分别说到了很不礼貌地、骄傲地、嫉妒地等。这时,老师开始了嫉妒一词的教学;;;;虽然说部分学生对嫉妒一词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理解,但要使所有同学对这个词有更深化的感悟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1、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要嫉妒徐悲鸿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很快读到答案,并回答:因为达仰很看中徐悲鸿,热情地指导他。继续追问:看到达仰这样对待徐悲鸿,那些人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开始揣测:他们可能会觉得达仰很偏心。他也许在想,达仰凭什么这样对待你这个中国人。他觉得很不服气。是的,这个外国人心里对徐悲鸿有些怨恨,这种因为比不上别人而怨恨别人的心理就叫嫉妒。老师的这番话,巧妙的总结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