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讨论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讨论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卑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讨论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讨论所发现,普通大学的讨论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讨论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育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讨论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讨论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育,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旧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能。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 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讨论所发现,单个的高校常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亮。从所调查的 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假如大学盲目求全必定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